澎湃新闻记者从民进中央获悉,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《关于适应人口发展趋势,加快建设强师队伍的提案》。
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末全国人口同比减少208万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-1.48‰。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.3,处于较低生育水平。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、老龄化、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,这对于教师资源配置和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。主要问题有:
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,带来基础教育阶段生源和师资需求的不断减少。202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.39‰,比2016年12.95‰下降一半多,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,新增人口减少,基础教育阶段生源和师资需求也将相应减少。根据相关预测,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需求将在未来一两年内达到峰值后不断下降。
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和人口流动因素,带来区域性教师需求差异。我国人口的区域性流动在向城性流动持续的同时,呈现出东中西部、大中城市、城乡等不同的区域性变动趋势。教师需求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城乡之间差异较大,生源流入地区教师需求旺盛,生源流出地区则容易出现教师相对富余。我国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,乡村地区生源和师资需求将会持续下行。
三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任务,带来教师政策创新和素质提升的更高要求。人口发展趋势变化带来的阶段性泽装备制造、区域性教师冗余,以及适应教育强国建设、加快建设强师队伍的要求,需要优化教师管理体制、配置政策,出台有关教师结构性缺编、退出和转岗、提高教师准入门槛、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、降低班额等方面的新政策,确保维持好教师队伍稳定性。教师需求下降的趋势还可能降低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预期,对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带来挑战。人口出生率下降,带来基础教育阶段生源和师资需求的不断减少;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和人口流动因素,带来区域性教师需求差异;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任务,带来教师政策创新和素质提升的更高要求。
一、科学研判,提前精准做好教师资源配置中长期规划。统筹考虑、科学研判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和生源变动周期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,综合预测各区域各年度各学段入学人数和教师资源需求数量,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、资源变动提供数据支撑,提前精准做好学位供给、学校布局及教师资源编制等方面的综合规划。
二、优化教职工配置标准,降低中小学班额。我国现行的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、初中50人,比OECD国家平均班额小学21人、初中23人的标准有很大差距。应充分落实“五育并举”和“双减”政策的要求,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配置标准,科学制定不同学科的教师配置标准,加大德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、科学教育等学科的师资培养和补充力度。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,推进落实班师比和生师比相结合的教师配置方式。彻底消除大班额现象,有步骤、分地区推广小班化教学,逐步缩小班级规模,促进师生互动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三、创新完善教师管理与配置体制机制,推动师资流动与均衡。深化“县管校聘”教师管理制度改革,加快教师合理流动,推进教师从“单位人”到“系统人”的转变,以师资均衡支撑教育均衡发展。建立“市级统筹”的基础教育教师资源管理体制与统筹机制,由地市级政府统筹谋划和调控使用全市教师编制、岗位等资源,科学、适宜、因需进行区县间的动态统筹、调剂配置,盘活区域内教师资源,消除编制管理的地方本位主义倾向。提升教师资格准入标准,逐步提高教师职业准入学历要求和师范生教育实习要求,加强职业胜任力培育,增加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考察。加大在职教师专业培训和学习力度,增加教师脱产培训机会。加强教研支撑引领作用,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、全面育人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,打造大国强师队伍。